top of page

陳若怡 |
清大夜貓子電影院的人、空間與電影

Independent Art House: People, Spaces and Films in Late Night Movie Theater at NTHU

06/03/2021

講者 | 陳若怡(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藝術企劃)

主持人 | 蔡華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Speaker | Lori Chen (Visual Arts Curator, Arts Center, NTHU)

Host | Hwa-Jen Tsai (Assistant Professor, SRCS, NYCU)

主辦單位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協辦單位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台聯大亞際文化研究碩士學程

陳若怡演講.png

演講側記

文  |  李稚芸(陽明交大社文所碩士生)

清華大學夜貓子電影院作為一個在校園中已經舉辦長達15年的校園影展,其主題、節目企畫、實踐有著相當鮮明的特色。成立於2006年,夜貓子電影院由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與校內咖啡廳「蘇格貓底」(2019年結束營業)老闆貓哥共同主辦,宗旨是「堅持以好電影,邀請觀眾走進來」。陳若怡在此次演講中,分享她自2010年接任策展以來十餘年影展工作經驗,先談什麼是影展,以及夜貓子電影院逐步建立的風格定位;接著談2014年放映空間轉換以後作出的各種嘗試。

夜貓子電影院成立時以作者論與類型片(科幻電影)為影展主軸,陳若怡接任策展後,則對電影作者定義範疇更為寬泛,不僅指導演,也包含配樂、剪輯師、美術為主題的作者影展。影展舉辦期間吸引觀眾的策略很多樣:觀影集章抽獎、舉辦露天電影院、提供觀眾寄明信片的服務、現場音樂演奏。此外,夜貓子電影院特別重視與老師合作,將影展活動結合課程規畫,藉重校園的教育特質,為影展找到「對的觀眾」。影展亦走出校園,在校外場地如竹北和台北的書店舉辦放映或講座,以接觸更多校外觀眾;不定期參與巡迴影展甚至擔任主辦,期望藉此延伸影展觸角,為新竹觀眾帶來較為難得的影展片。這些活動與合作的各種嘗試,不僅是為了提升觀影人數,而是豐富觀眾的觀影體驗,並且在合作之中交流影展經驗。

夜貓子電影院的定位是一個「Art House」,以蘇格貓底作為主要放映場地是成立以來的重要的空間特色。2014年蘇格貓底整修時,電影播放地點轉移至合勤演藝廳,從原本較小場地的近距離觀影體驗,改成近200席的空間。陳若怡談到:小空間的觀影經驗是較為深刻的,而合勤演藝廳則能以更好的投影與音響設備提高播放品質,不過首先要思考的是空間氛圍與「票房」壓力。陳若怡並沒有改放取悅觀眾的電影,而是嘗試各種主題影展、更加注重整體節目企劃,並且策劃大型專題影展,多元化與深化影展內容。

2015年舉辦的「此曾在:黃文英影像美術展」是夜貓子電影院首次規畫「展覽」。此專題除了放映由黃文英擔任美術的侯孝賢導演電影作品之外,特別在圖書館展出《刺客聶隱娘》與《海上花》電影場景。黃文英是清大中語系校友,在籌備過程中給予相當大的支持。陳若怡多次造訪工作室進行採訪、談論展覽內容;另一方面則與圖書館協商場地使用與展覽質感。2017年與桃園電影節合作「十年再見楊德昌」紀念專題,將主軸聚焦於楊德昌與其弟子,參與訪談、版權聯繫與展覽規畫。陳若怡莞薾道:在這個高壓高效度的合作經驗中,學習到不少日後持續發酵的工作能力,然而也相當耗能。因此同年秋天去日本參加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單純以觀眾的角度感受到電影、影展與大眾非常靠近的距離。2018年的「浪與浪搖幌:邱剛健專題影展」中,聚焦在邱剛健的電影、時代、詩三方向做為主軸,並將展刊延伸為書出版。

對陳若怡來說,由學生組成的工作團隊是影展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這場演講中,邀請已畢業的學生林杏惠分享在學時期的工作經驗。林杏惠從大一修服務學習課程開始進而在影展工讀直到畢業,透過參與籌備、成為「放電影的人」,不只是現場工作,團隊內部也會開讀書會一起討論電影。工作趣事也不少,例如2015年成瀨巳喜男影展中,曾因選錯了電影畫面比例,造成某位觀眾中途離場,也讓工作人員意識到影展中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接觸影展從無到活動落幕的所有環節,林杏惠在其中體會到與人互動的真誠,也從讓觀眾喜歡上電影獲得很大的滿足感。

最後,陳若怡以一個策展人的身分反思,如果沒有「清華大學」與「夜貓子電影院」的標籤,當在為電影投注心血之際,在許多付出之後必須回頭問自己「我是誰」?這兩年中她藉由影展主題如「Dreaming Girls」和「Life Story」與自己對話,也感受到實踐過程之中所獲得的情誼,是能夠深刻地留在心中的東西。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Image Working Lab 動力影像實驗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Except as permitted by the copyright law applicable to you, you may not reproduce or communicate any of the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including files downloadable from this website, 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the copyright owner.

本網站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補助。

This website is created with support from the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ultural Studies.

bottom of page